189亿机器人市场!国产伺服电机如何与外资争天下?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东历机电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8-02-05 00:00
- 访问量:
189亿机器人市场!国产伺服电机如何与外资争天下?
【概要描述】189亿机器人市场!国产伺服电机如何与外资争天下?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东历机电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8-02-05 00:00
- 访问量:
自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提出,中国自动化步伐加快,成为超级机器人大国指日可待。Research and Markets测算,未来90%的工业机器人将使用伺服电机。但目前中国工业机器市场,85%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,面对2021年189亿的市场规模,中国品牌未来出路在哪里?
市场份额小 厂商压力大
8月23日,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了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》,报告显示,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2.8亿美元。作为机器人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主要产品的伺服电机,发展之路必将发生改变。
Research and Markets测算,90%的工业机器人使用伺服电机。同时,每个工业机器人装配的伺服电机都是平均量,那么2014年中国所增加的对伺服电机的需求在23.1万台,那么到2019年这个数字将有望达到73.7万台。
然而,目前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,85%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。其中日系品牌基本实现中小型OEM市场的垄断,本土企业拥有工业化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暂为罕见。
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,国内伺服电机市场中,日系品牌总份额占到45%,以松下、三菱、安川三大品牌企业为主。日本作为机器人强国,伺服电机产业也是目前全球最顶尖的。2016年的全球市场调查报告显示,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比是50%,占领着整个机器人电机行业的半壁江山。
继日系品牌之后,西门子、博世、施耐德等欧系品牌在我国伺服电机市场占第二大比重,整体市场份额在30%左右。
我国的伺服电机研究起步晚,本土企业技术积累少,与国外同行相比,整体基础相对薄弱,有较大的差距,目前国内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0%。
‘中国制造2025’规划提出后,国内各应用行业对伺服系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了较大提高,但伺服系统产品还集中在低端市场,大功率产品涉及较少。随着国际品牌厂商本土化制造和服务提升,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,我国厂商面临压力巨大。
三大变化助力伺服电机市场崛起
国内伺服电机品牌落后的原因,大体可以归结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,申请专利较少;起步晚,技术储备不足,创新能力较弱;低价竞争的策略,牺牲了产品利润;而高附加值的产品的投入又不足,新技术、新产品难以推出这四点。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,我国伺服电机出现了三大变化,这将为攻破服百亿市场规模助力。
第一个变化,体现在专利数量直线上升。
近六年来,我国伺服电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直线上升,16年专利申请数量14058项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.68%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,2017年上半年,我国伺服电机相关专利技术公开数为7026项,预计下半年伺服电机专利技术总体公开数量将会持续增长。
第二个变化是伺服电机行业保持高位盈利。
英威特、汇川技术、卧龙电气作为我国电机行业的巨头,近年来伺服类产品利润保持高位盈利。英威腾与汇川技术的伺服类产品的毛利率保持在40%以上的高水平,卧龙电气的电机及控制装置产品的毛利率也保持在20%以上。
最后,国家政策的扶持与推动,提升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。
自中国制造‘2025’规划、节能减排等政策提出,推动了工业自动化发展,为扩大国内需求的提供了有效手段。各行各业对伺服电机产品的重视有了新的高度。国家电力、钢铁、炼油、石化、化工、造纸等工业部门,分别都拥有一百套以上的集散控制系统。往后若在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,配上上位机,进行过程优化,则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。
行业盈利水平高位增长、政策积极响应支持、伺服专利创新走向新高度三大动力主推伺服电机行业快速发展。国内电机企业需继续发挥较强的服务优势,提高核心零部件的研发,以迎接更大的市场。